趣祝福logo

目录

地图 > 祝福语 > 文案 > 清明节习俗文案 >

清明节习俗文案

清明节习俗文案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清明节习俗文案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清明节习俗文案、清明节习俗文案精选等,希望丰富的清明节习俗文案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清明节习俗文案(优质200句)

插足门前的杨柳枝,再次迎来了清明时节,时光匆匆流逝,清明节按期而至。作为一个庄重的节日,清明节是用于祭拜祖先和扫墓的。对于对清明节习俗文案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栏目小编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描写了在逆境中坚持和勇敢面对的品质,这将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力量!

1、清明节也是一个融洽人际关系的时刻,我们应该加强与亲友之间的沟通,以此加深感情,营造和谐氛围。

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祭先人的重要时刻。

3、清明节期间,民众会纷纷前往墓地,扫墓祭奠,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尊敬和思念。

4、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已经被列入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5、清明节还有游仙活动,人们会聚集到田野中,欣赏农民歌舞,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6、清明节前,很多人会提前准备祭品和鲜花,以便在节日当天祭拜祖先。

7、在一些特殊群体中,如佛教、道教等教派中,清明节更是重要的宗教节日和发展的舞台。

8、清明节这样的节日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也引导人们亲近自然、珍惜时光。

9、清明节向来是一个寄托乡愁和民族情感的日子,也是象征着联系亲人和社区的一天。

10、清明节可以促进亲人之间的沟通和感情,增强亲情。

11、在清明时节,祭拜先人的一种方式就是扫墓。让我们共同扫墓纪念,以此感念先人慈祥之情。

12、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不仅要缅怀祖先,也要传承美德和文化。

13、清明节是一个重要节日,也是美好回忆与思念亲人的缅怀之日。

14、清明节是从家庭到家族的延续的时刻。

15、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的五日左右举行,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文化传统。

16、黑色清明节,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对先人们的一种逝去和永别的告别仪式。

17、清明节,又称扫墓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18、黑色清明节的来临提醒我们珍惜和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9、清明节纪念逝去的亲人的表现形式可能因区域和文化背景而异。

20、清明节也是季节交替的重要时刻,春天向我们展示着它的瑰丽和美妙。

21、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体现传统文化和关注亲情的时期。

22、清明节的各个文化内涵反映出了智慧、情感和生命的关联。

23、在重视传统习俗继承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多角度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

24、清明节的习俗流传至今,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独特性和多元化,这里面有着人民生活的背景和历史笔迹。

2

阅读全文>>>

2清明节介习俗文案(经典162句)

小编用心地编辑了这篇清明节介习俗文案,"愿以下句子能给您带来一些有益的见解"。看近清明沉种日,野人何事不归耕,离今年的清明节不远了。清明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时节,

清明节介习俗文案【篇1】

1、清明节也是一种抑制任何形式的负面情感的高峰,传递正能量和积极情感,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和乐观心态。

2、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脚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在清明节这天,很多人会选择去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了解中华文明的演变历程。

4、清明节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名称,如“寒食节”、“上巳节”等。

5、清明节也是感恩祖先的时刻。

6、清明节的各个文化内涵反映出了智慧、情感和生命的关联。

7、在清明节这天,人们还会摆放香烛在墓前,以表示对逝去亲人的纪念和尊敬。

8、清明节这一天,大家会立碑纪念过世的亲人,表示对逝去的人们的尊重和敬爱。

9、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10、时序更迭,人来人往,但这个日子,让我们有了和过去和现在对话的机会。

11、祭拜祖先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礼俗之一,更是“孝道”的重要内容。

12、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已经被列入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13、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传家宝等方式,传达家族的历史和传统。

14、清明节是一个让人们追忆亲人、传承文化的重要传统节日。

15、清明节十分重视家族地位和亲情联系。

16、清明节的来历还与历史事件有关。

17、清明节期间,大多数人会选择回家扫墓,这也是一种传统情感体验的诠释,加强人们的家庭认同感。

18、清明节是缅怀逝者的桥梁,也是祈求幸福的契机。

19、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寻找传统习俗的精髓,保

阅读全文>>>

3清明节习俗文案(集锦189句)

哪些清明时节的句子值得借鉴呢?转眼就要到清明节了,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栏目小编为您提供的是关于《清明节习俗文案》的如何理解指南,还请您收藏本文句子!

清明节习俗文案(1--21条)

1、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和祭祖活动。

2、清明节是一种向祖先表达敬意、道德期待和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之一。

3、祭拜祖先是一种非常尊敬和感恩的表现方式。

4、传统的清明节有上香、烧纸、添墓土、祭拜等诸多仪式和民俗,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和缅怀之情。

5、在清明节这天,人们还会在墓前燃放鞭炮,以示哀悼和缅怀逝去的亲人。

6、清明节向来是一个寄托乡愁和民族情感的日子,也是象征着联系亲人和社区的一天。

7、清明节是从家庭到家族的延续的时刻。

8、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祖、扫墓、植树等等行为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

9、清明节的传统不断地延续和创新,是文化多样性和发展适应性的良好表现。

10、清明节的开始,往往是从3月底到4月初,这个时期,气候宜人,天空晴朗,空气清新,适合户外活动。

11、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祈福等的重要时刻。

12、清明节是思考自我与社会的重要时刻,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

13、清明节是道家哲学中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会前往山洞和庙宇,领悟道家智慧。

14、在遵从传统的习俗之上,我们也要有新的思考和发展,引进更多新型文化元素,让文化与时俱进。

15、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体现。

16、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用心感悟人类的情感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面临的矛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7、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祖先文化,这种传统在清明节特别体现。

18、清明节的来历还与历史事件有关。

19、清明节是一个大家劳动休息的日子,让人们放松下来,缓解压力,过一个轻松、舒适的日子。

20、清明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每个人都懂得了尊重和感恩自己的亲人和祖先,并且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

21、清明节也是春季野餐的好时节,很多人会选择在这天前往郊外或森林公园野餐。

清明节习俗文案(22--42条)

22、清明节期间,各地举办各种各样的祭祀、展览等活动,也是社交活动的佳节和重要时期。

23、清明节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令人难以忘记。

24、传统习俗并不是古代遗留的陈旧风俗,而是当地风俗文化的具体表现。

25、在清

阅读全文>>>

4清明节习俗 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习俗

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

二、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各地有所差异。

三、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

四、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五、扫墓的方法。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从风水的角度来讲,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

六、扫墓的目的。是慰藉祖灵,因此要虔诚奉拜。就如在阳间,会亲友一样,要以怀念心,亲切感来相会,若非出自内心尊敬,反而不好,况且扫墓也是祈求先灵庇佑最好的方法。扫墓时准备花、香、烛、扫帚、水桶、水果等,把墓地前污物,清洗墓石。整个墓地打扫后参拜、点烛、上香、敬果、献花等,供全物品参拜后大家一起与先灵共餐,剩下物品一定要带回家,不可留在墓地,免发生腐烂、生虫等引起卫生问题,参拜上香后合掌,表示先灵与吾心合一,慰藉先灵早日往生西方,感谢庇佑子孙平安。要求保护往后子孙之幸福。

七、清明节祭扫的具体日期如何确定。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均有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八、时间的限制。黑暗时墓地有很多无缘灵、浮游灵容易凭依,因此扫墓不可在天未亮时或太阳下山时,更不可在晚上扫墓,晚间阴气重,无缘灵、浮游灵多,容易附在人身,受到灵障。因为公共墓地广阔,而且无子孙扫墓的墓地很多,因此这些无主之灵变成无缘灵、浮游灵凭依人身,而最容易发生意外事,因此扫墓时间最好在已午未时(美国daylightsavingtime10:00am----4:00pm)为

阅读全文>>>

5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愚人节祝福语|劳动节祝福语|周末祝福短信|结婚祝福语|生日祝福语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

阅读全文>>>

6清明节食俗 清明节各地食俗大全

 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菠菠粿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即为祖先的坟地锄草、培土,有的人还会在坟边种一棵长青松柏或其它树木。扫墓最后一道程序是压纸,就是在墓头上压一些冥钱纸,表示此墓已由后人祭扫过,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辈后继有人。在坟头压上钱纸,以示此墓有后人祭扫。

扫墓毕,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人们说明本户已履行了为祖宗祭墓的责任。扫墓的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主味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清明果

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

阅读全文>>>

7丰富有趣的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脚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阅读全文>>>

8清明节习俗的南北差异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向先人祭拜。

在中国北方有清明 戴柳的习俗,就是折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或插柳枝于屋檐和门窗上。据《燕京岁时记》上说:”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北京有句民谚:”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可见此俗流传到民间,戴不戴柳却与死后的下场有关了。

踏青,即郊外春游活动。由于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过此节亦有先后,福建、四川等地在农历二月二日,陕西等地在农历三月三日。在北京地区却与清明节同时进行。旧时的踏青,以西直门外的高梁桥为最盛。《瓶花斋集》有一段真实地记载:”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清明还有放风筝,荡秋千、吃寒食的习俗。

没错,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吃清明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食薄饼: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

阅读全文>>>

9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由来与清明节吃什么

20xx 年清明节是4月4日星期四,20xx年清明节放假安排是4月4日至6日放假,7日上班。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 108天。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 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 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 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 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 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 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

阅读全文>>>

10清明节插柳的风俗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几日?有几种说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清明节与冬至本身所处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异。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

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赓续交替,社会的嬗递变化,有的习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