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心得体会 > 记者心得体会 >

记者心得体会(收藏十篇)

记者心得体会(收藏十篇)

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感受也不同,而随时做好心得笔记,可以让自己认真的分析总结一下。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提炼感悟中的精髓,专为读者整理“记者心得体会”文章由趣祝福的编辑亲自挑选,本文旨在为您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此外,关于心得体会,您还可以浏览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例十三篇)

记者心得体会【篇1】

“虽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民生记者,成不了山顶的一株劲松,却也能像一棵长在山谷的小树,为大地增添生机与绿意”。报告会中,《边城晚报》记者刘田用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自己《勿忘初心》的故事。七年前,她怀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从麻醉医生转行成为一名记者,之后她扎根民生新闻土壤,拯救家暴儿童,跋山涉水走访抗战老兵,深入现场抢救百年古桥,通过讲述一系列新闻采访故事,展现自己是如何成为合格记者的心路历程,分享七年时间里的感动、坚守和理想。

“体验和记录,是记者的天职。越是陌生的领域,越是不被理解的职业,越需要我们。《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以《体验是一种成全》为题,讲述了自己在殡仪馆长达9天的体验式采访。她与尸体近距离接触,亲自为死者装殓,切身感受殡葬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在她眼中,能用心发现真善美,用笔传递正能量,是件快乐的事。

浏阳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汤利华则在《幸福就在屋场里》讲述了90后小伙吴火亮照顾瘫痪8年母亲,寸步不离的故事。他的故事感染了村民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和睦邻里”也成了当地屋场建设最重要的文化内涵。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汤利华觉得用心传递真善美的故事,也是一种幸福。

“我总是在采访的时候泪流满面,不是因为我爱哭,也不是因为可怜他们,而是身边的这些人这些故事真真让我感动,让我觉得温暖。”来自益阳市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记者黎璐声情并茂向我们讲述了《遇见你 温暖我》的故事。在短短8分钟的时间里,她将身边的感动娓娓道来,诠释了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故事,而是缺少会讲故事的人。11名好记者用他们的双手记录事实,用他们的双脚寻找新闻,用他们的声音为最需要帮助的人发声。他们中有的在车祸、病房里见证生死离别,有的在弱势者面前维护正义……每个故事背后或酸或甜或苦或辣,都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正是这种感动我们的温暖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更让我们获得人生旅途中不断向前、向善、向上的勇气。

此次,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全省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人好事,充分发挥了好记者的榜样和引领作用。接下来,报告团还将到湖南师范大学、益阳、常德等地巡回演讲。

1月5日下午,“好记者讲好故事”巡回演讲报告会走进湖南师范大学。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蔡骐在接受华声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社会部分公众对记者行业存在一定误解,把报告会引进校园,通过记者讲述自身的采访经历,可以让更多人更好地理解记者这个行业。

“记者一定要用事实说话。”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一学生何康说出了自己对记者的认识。在他眼里,这些“好记者”就是他学习的好榜样,他也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也能站在“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舞台上。

记者心得体会【篇2】

车、房展举行的日子,我很庆幸能成为一名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斗门体育馆进行采访。

这里可真热闹,既有认真为客人讲解的推销员,也有努力派发传单的哥哥、姐姐,还有兴致勃勃的观众。

老师布置好任务后,我们便飞快地寻找采访的目标。哟!我被在一旁叫卖的姐姐吸引住了。只见它汗流浃背地站在烈日底下,不停地向路人介绍“天地一号”这个饮料。我走上去,姐姐马上倒了一杯冰冻的“天地一号”递给我,我美美地喝了一口,顿时,热气消了一半。

然后我有礼貌地说:“姐姐您好!我是珠江晚报的小记者,我可以对你进行采访吗?”姐姐说:“可以的,我非常乐意。”

“在这里工作辛苦吗?”

“当然!太阳暴晒,人流又多,没有空调,这里就好比一个大蒸笼。”

“那公司有没有给你们特殊的津贴吗?”

“没有,因为我们这是的工作职责。”

“你对这样的工作环境有抱怨过吗?“

“没有,尽管这里的工作条件不好,可是想到,这次的`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我们的这些小职员不能为公司策划大计,但也可以在这里贡献出一点点力量啊!“

“姐姐,谢谢你的采访。再见!”

“再见!”

姐姐的这一番话把我深深地感动了,“没有抱怨”这几个字是那么坚决,那么铿锵有力。

是啊,每一颗螺丝钉都有它的作用,她们就好比螺丝钉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自己的本分,为社会的繁荣发出自己的一份光芒。

记者心得体会【篇3】

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泰戈尔的这句话,我觉得是对企业专兼职新闻宣传工作者存在意义的最佳诠释。

公司8年来,从成立之初的蹒跚学步,到探索前行的步履维艰,再到今天检修铁军昂首阔步,勇往直前,在铸就企业历史辉煌的印迹里、在领导和职工的印象中,或许没有我们的身影,但我们记录了那些重大事件中一个个印证公司辉煌的声影与文字,哪怕不一定系统和专业,碎片化的文字也是在记录历史、沉淀文化、传播美好、塑造品牌

第一次接触新闻宣传这项工作还是xx年的两站年检,作为一个宣传小白的我甚至不知道一篇宣传稿件的要素都有哪些,更不懂得如何使用手中这台沉甸甸的相机来记录宏大的检修场景。

腰部以上的人像为近景,这种镜头既能让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又可看到半身的动作和手势,使大众对角色产生一种交流感在现场,罗浩哥和文慧姐手把手的教我,他们告诉我新闻宣传者的任务就是如何利用最好的节点、最好的角度在第一时间把生产一线最新鲜、最生动的工作动态展现在大众面前。

我本愚钝,职场中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们实属我的幸运。就是那一年,我和我的老师们一同策划了两站年检进行时、检修力量等系列宣传报道,也正是那年,南阳站年检的新闻报道登上了央视新闻。

曾经看到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时间是新闻记者的情人,又是最无情的情人。记者记录、报道的是此时、此刻、此分、此秒的事情,但为记录这个事情,要献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要和时间赛跑,保持新闻的新鲜度。成为老记者,意味着工作需要更从容、写稿更优秀,也意味着我在这份职业上花费了不少的时间,这些时间也作用在我身上,成为成长的印记。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虽然记者的身份没有变,但工作中所面临的不同场景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

随着疫情趋于稳定,我又迎来了新的采访任务。

6月1日5时18分, 500千伏嵖嫘I线顺利投入运行,标志着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xx端豫南特高压站系列配套工程投产正式拉开序幕。

5月18日09时24分,1000千伏特高压南阳站全部送电操作结束,所有检修设备一次送电成功,变电检修中心连续奋斗11天,全力保障南阳站设备将以最健康、最崭新的姿态去迎接下一轮用电负荷的考验。

10月30日0时30分,历时一个月的500千伏xx变电站1号主变技改工程圆满完工,新更换的郑1号主变一次送电成功,将代替运行32年之久的原郑1号主变继续服务xx主网。微信群现场照片随文字说明不断传来,提醒我不管是老记者还是新记者,都要努力讲好检修故事。

当记者,要说辛苦,也是有的,但我觉得最大的辛苦莫过于走火入魔般沉浸在一个稿子里,甚至在梦里都是写稿的状态;要说快乐,自然更是少不了,每当自己精心打磨的一篇稿件从无到有,直到完工的那一刻,那种满足感不是谁都能体会得到。

记者心得体会【篇4】

第二首曲子是女高音孙秀苇唱的《西西里晚祷》--感谢你们,亲爱的朋友这首歌乐队演奏十分深情,歌唱家也非常投入,她居然不用麦克风也能让那动听的声音传遍整个音乐厅。那条小鱼追了上来,拦住它问:“你想去大海吗!

那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随风飞。可是路上又遇见一个和尚,和尚笑着自言自语:“怎么这秀才这么傻,还拿着这么多行李,累不累。”真没想到,我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反而迫使他开了枪;愚弄一下妈妈。我只是冷酷的“杀手”,生活的“罪人”。

我冲着狠心肠的主人吼叫起来,这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第一声愤怒的吼叫!每一次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教官的话便会萦绕在我耳边:“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后果,毁约的惩罚,即将降临——晶,她没有杀我,反而救了我,以她生命的所有。

记者心得体会【篇5】

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国记协举办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举行,15位记者倾情讲述他们的一线采访故事,交流增强“四力”的深刻感悟。

新华社记者武笛分享了过去6年她用影像记录下“一带一路”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的精彩历程。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张洋由一封封“读者来信”展开,讲述了他和同事充当“尖刀连”“调解员”,推动解决读者反映的难题、化解读者心中积怨的故事。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姜超楠分享了一个“爱的谎言”,她追寻军嫂瞒着孩子父亲去世十年的线索,一路雪山跋涉,探访英雄足迹,一路倾听军嫂心声,为孩子拼出父亲完整的形象。

讲者动情,听者动心。一个个接地气、冒热气的好故事,深深打动和鼓舞着网络听众。

听完记者讲述的一线采访故事,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刘起福感触颇深:“学习优秀记者的采访过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我作为新一代记者,要跟随榜样,成为践行‘四向四做’要求的合格新闻工作者。”

手机江西台编辑徐子萌表示,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故事,展现了记者们的新闻理想与职业素养,深深打动和鼓舞着她,今后,她将立足岗位,向这些优秀记者学习!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胡康林深受感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发掘事实真相。奔走在新闻最前线的风里雨里,他们用实际行动,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每一条鲜活新闻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此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时长约2小时,江西各新闻单位均组织编辑记者进行了收看。

记者心得体会【篇6】

这世上写故事的人千千万万,作家、导演甚至是艺术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说着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过文字来记录,有的故事通过影像来述说,有的故事通过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来呈现。那么,记者这类故事讲述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想,这应该从新闻本质的特征上寻找答案,那就是——真实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艺术家的画笔,记者通过真实的事实来讲述这个时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猎奇的内容去迎合读者的窥探欲;有人为取利益,字里行间煽动情绪,挑起纷争,掩埋真相;有人打着记者的名义,搜寻公司的黑料,上门勒索敲诈;有人仗着自媒体的称号,在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输出观点不顾事实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这样的后真相时代,受众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绪的宣泄,而非事实的澄清。记者千辛万苦做出的调查报道,可能阅读的人寥寥无几。在市场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压榨之下,站在新闻道德的十字路口,记者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2020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中,众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用他们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时代环境下记者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回答了应该如何坚守新闻理想的问题,为奋战在一线或是即将踏入新闻行业的媒体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在我看来,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见证中国奇迹的故事,还是坚守如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转变的故事;无论是信仰如英雄连队的传承的故事,还是忠诚如一家人世代守护祖国边境线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展现大时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时代和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组成的,展现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是从侧面反映时代和国家的变化与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实地记录和描写,自能准确地击中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没有人喜欢冷冰冰地说教,也没有人喜欢夸大其词的宣传和不顾实际的赞美。许多新闻想要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树立正面的榜样,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词,将人物包装成了“纸片人”,干瘪空洞没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个好故事,应该以真实的事实为骨架,以独特的精神为神韵,以和人民的联系为经脉,惟其如此,才拥有打动人心的可能。

一个好故事的背后,包含着一个好记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记者写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个好故事必定由一个好记者写成。一个好记者,他应该是忠实地陈述事实,警惕地探索真相,温暖地传递价值。同时,好记者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去记录历史车轮的轨迹;更应该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与丰富。

也许,探寻真相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危险,暗访记者每一次深夜尾随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较量,驻外记者亲历纷飞的战火,死亡就在一米开外;也许,采访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风雪让车无法开动,他们扛着摄像设备冒着风雪走了十几个小时。

一个好记者,总是想着离现场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关注在哪里,我们的舆论阵地就在哪里”;一个好记者,总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记录一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的故事”;一个好记者,总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媒体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初心”。

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理应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学家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也可以看作是媒体人的新闻理想和追求的写照。

记者心得体会【篇7】

记者的道德要求

要当好记者,必须具备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能吃苦是记者的基本职业要求

从业以来,我见过有的记者为了做出一条好稿,平日干活不计较得失。遇上重大的宣传战役能站出来挑重担,有的记者就不然。上年夏天,某单位来了个新记者,按工作安排,老记者外出采访时要对其进行启蒙教育。资深记者跟这名新兵沟通的时候,这名“年轻才俊”竟以“今天太阳好大,太晒了”。一口回绝了这次采访。不久,老记者要带他下乡去搞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现状的报道,他又以路程太远为由,再次拒绝参加。结果这名记者被单位辞退了。这个例子说明这种“少爷”作风的人,是绝对适应不了记者这一职业。

报道新闻,是每一个记者的基本职责。一个优秀的记者,他必定是能用好的方式来给受众讲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好的讲述方式,主要体现在:1)最基本的是,记者要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具备作为记者的一些基本素质及技能要求;2)要擅于讲故事,要写出能够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的文章,需要长期的练习、实践和积累;3)要到实践中去,搜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记者就要到新闻现场去,去亲身感受和体会。

我身边有位女记者,这几年,无论“抗击非典”还是“两会”等重大事件她都参加过,也拿过不少奖。按她的说法,深入现场是出好稿的唯一途径。她说:“如果我没有到现场,我最多从有关方面获得很简单的一点信息,但更多的东西无法了解也无从想象,更不会有深入心灵的感受。到了现场,就有了一辈子难以忘记的经历和磨练,有了对生命和职业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深入骨髓、难以磨灭的感受,有了通宵达旦、整夜不睡的创作激情。”

因此,能吃苦,为新闻报道经受考验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形势下,这种精神显得尤其重要。你要搞农村方面的通讯报道,好,请你到乡村去蹲点吧。认真跟村干部了解情况,跟村民谈心,知道农民的过去和现在,到田野及农家走走,深入观察一下,找出些细节、情节,这是深度报道必须做足的工夫。广播记者为了录取一段在稿件后期制作期间能够采用、能够令报道生色的音响,到臭哄哄的猪圈里,拿点养殖户打开猪圈,猪在吃食叫唤的声音、晚上冒着蚊叮虫咬的困难,到乡间草丛,拿点近处蝈蝈、远处狗只吠、还有风吹树叶沙沙响的声音,是很值得提倡的。

1.2记者在利益面前要能经受诱惑

做记者,在利益诱惑面前没有一点定力是不行的。2002年发生的“繁峙矿难记者受贿”事件,仍历历在目,该事件直至今天仍给广大记者同行敲醒了警钟。事件起源于2002年6月22日发生于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的金矿爆炸事件,该事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前去采访报道的新华社、《山西法制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生活晨报》等11位记者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以此作为该事件的“封口”费,为掩盖事实真相而进行虚假报道。该受贿事件曝光,虽然这11位记者受到了纪检部门的严厉查处,但这个别现象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成为中国新闻界不可磨灭的伤痛。由于记者工作的特殊性,某些记者无法抵制物质、金钱的诱惑而进行虚假新闻报道,或为碍于权势而对某些人物歌功颂德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玷污了“记者”这一神圣称号,也影响了记者的群体形象。

记者应该是一个诚实,公正不阿的人,经受得住利益的诱惑。记者自身要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遵守新闻记者道德准则。要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记者要参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遵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人民群众的真实呼声反馈出来,坚决抵制一切不良诱惑。

1.3记者在采访报道中应充分考虑报道者的处境与感受

追求新闻真实,保持客观公正,是新闻业为为道德准则之一。同时,在追求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前提下,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到报道者的所处环境及心理感受,要尊重被采访者。采访过程中,面对他人的不幸遭遇,记者往往陷入两难境地:记者或编辑是否有权利将真相公诸于众,未经被采访者同意的话,是否侵犯隐私权;在采访报道事实真相史,是否考虑到当事者或他人的心理感受,是否对其造成伤害。

例如中国著名魔术师秦晓鸣被误伤的事件采访报道。秦晓鸣在彩排中,因救夫人姚金芬,不慎被电锯锯伤腹部,生命垂危。一个记者得知后,几番去医院采访。因丈夫秦晓鸣陷入垂危中,夫人姚金芬拒绝了该记者的采访。后来,由于该记者表现出较大的诚意而完成了采访任务。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单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来说,这名作者也是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出发去搜集报道材料,报道真相,无可厚非;然而,在当事人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采访,造成被采访者的困扰和伤害。

记得在2006年,台风“派比安”曾经疯狂袭击广东肇庆市,肇庆市四会巡警大队干警王继贤为抢救群众而壮烈牺牲。一位记者从烈士生前的领导、战友到被救的群众、当地的学生都采访过,就是没有去打扰烈士的家属。后来新闻专题报道播出之后,与烈士亲属相关的细节只有记者在追悼会现场,当时躲得离烈士家属远远,流着泪按下录音按键收录下来的,烈士母亲因为痛失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叫声。整个报道很成功,也在省市好新闻评比中拿了奖。事后有个新招募进来的小青年问这位记者:为什么当时从头到尾没有采访过烈士的家属,他的家属不是对他的成长更有发言权吗?这位记者愕然半晌才回道:“做记者首先是要学会做人。应该尊重人的处境与感受。为了完成任务而向一个“白头人送黑头人”年迈长者残酷地‘挖新闻’的事情,我做不出。”

要干好记者这活,在采访报道中要学会尊重人,包括人所处的环境与感受。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记者写不出人性化的稿件,也不可能在稿件中体现出共创和谐的倾向。

1.4记者应有与同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品格

在业界内,同行之间往往有很多机会在不同的新闻事件现场会面,由于各自的经历、背景、能力都不同,他们在采访报道中需要互相支持和帮助。

肇庆市地处粤北,外地记者来到肇庆,在与当地人沟通的时候,可能碰上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我们在这种场合里,自然要尽地主之谊,担当向导角色,在外地记者与当地群众之间担当沟通的桥梁。在与本市传媒的相处中,我们也非常注重这种关系。

因为功夫做足了,我们的记者不管在本市,或去外地甚至外省,也常常得到同行的热心帮助。如前几年与省电台合作的大型跨省联合报道《重走长征路》,在江西省老革命根据地的采访就得到当地同行的支持和帮助。

1.5记者要加强学习

记者通常被称为“消息灵通人士”,现在许多记者对所报道的准确提法都搞不清楚。搞时政报道的,不知道“十七大”之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已经转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不清“一条伟大道路和五个具体道路”;搞经济报道的,不知道“高新科技产业链”。一些记者报道某些行业,竟然不知道相关法规政策。无知记者的存在,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有的记者平时好像很能侃,说到社会科学理论是一套套,但对自然科学方面却是五谷不分,最要命的是不懂还不学。我们台就有这样一个笑话,多年前有个记者,就有把“90#”汽油误作“90井”汽油之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作为新闻记者,如果不懂业务,缺乏生活和社会、自然的知识,不积累知识,不研究问题。长此下去,不仅损害记者在受众面前的形象,更损害新闻媒体的形象。我们对此应有所反省。

2加强记者道德修养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以往,很多人提起“记者”,往往联想激浊扬清、追求正义、融人间疾苦冷暖于一体、上承民情下体民意。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记者这一职业有着广泛性和复杂性,面临着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再加上部分记者职业纪律、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等方面出现的偏差或缺失,在关乎新闻真实性、利益冲突等问题上,记者的行为常常引发公众热议。“防火、防盗、防记者”就是这种心态的极端写照。面对这种“信任危机”,我认为,记者队伍不能责备埋怨别人,而应该自我反省症结所在。

综合上述,新时期的记者要积极加强自我道德素质的修养,培养脚踏实地、刻苦耐劳的精神,严格遵守关于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规定,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记者,以此也促进所在媒体企业的发展和整个媒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心得体会【篇8】

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dang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这一段时间里,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习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学习和借鉴更加必不可少,而且也更有空间。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习编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五、在适应社会能力上的提高。

1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

2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等。

六、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七、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实习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合适的岗位工

种,从而制定出更为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利用实习来找工作,是成功率最高的求职方式。作为大学毕业生,“实习最好是用来定方向、定基调、进行职业再规划,学习业务能力,工作以后有的是时间”。

八、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

一.实习初衷: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实习任务: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报社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政府大楼对面

2.报社简介: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记者心得体会【篇9】

大家好,我叫xx,是四年级27班的一名学生。以前的我性格内向、文静、并且胆子有点小。去年的这个时候,妈妈为了锻炼我,让我能多出去玩玩,便给我报名参加了长沙晚报的校园小记者活动。

一年来,在晚报周老师的带领下,我兴高采烈地和同学们一起采访过许多地方。我去过南山亚华乳业有限公司,了解了牛奶的生产全过程;到过可口可乐公司,知道了世界上的饮料有多少种;参观过消防队,学习了许多的安全消防知识;采访过高考状元,她们的学习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去过望城铜官窑,清楚了陶艺的制作过程,并亲手制作了一些小工艺品;参观过炮兵连,看到了许多先进的军事设备;还采访了魔术大师高长松老师,他的.魔术让我着迷。这些地方都是平时爸爸妈妈不能带我们去的,参加活动后大大的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

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对作文的兴趣增浓了。平时,妈妈每次将我写的作文都耐心的投稿到了长沙晚报的小记者网上,出乎意料的是在参加这个活动不到一个学期,我的一篇《龟兔赛跑二》便发表在了长沙晚报上,这篇文章的发表大大的鼓励了我写作的积极性,妈妈也开心极了。不久一篇《我的学校》发表在了《校园记者》杂志上,慢慢地我变得越来越爱写作文了。为此罗老师还奖励了我50元钱呢!后来我又被评为了长沙晚报"第二届百佳校园小记者"。颁奖典礼的那天,我真的是开心极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现在还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胆量变大了。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是在长沙晚报8楼会议室进行培训,老师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我都不敢举手回答。虽然妈妈在旁边一次次地鼓励我,可我始终不敢举手,更不敢学着尝试去采访别的小记者的家长。那一次的我令妈妈失望极了。现在的我就不同了,上个星期六同样在晚报8楼,我们去采访了魔术大师高长松老师,我毫不犹豫地一次次地将手高高地举起,可惜提问机会有限没能叫到我。但妈妈开心地表扬了我说我进步了很多。听到妈妈的称赞我心里乐滋滋的。

现在的我很感谢长沙晚报的老师组织了这个活动,也要感谢爸爸妈妈给我报了名,第二年的活动马上又要开始了,真希望出去的采访的机会能更多一些。我会继续努力的!

记者心得体会【篇10】

今天,我们再走长征路,就是要追寻初心、坚守恒心、激发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永远在脚下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到达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

江西赣州,于都河畔。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陈列着红军战士谢志坚的一双草鞋。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纪念馆时,在这件展品前停下脚步、凝视许久,回忆红军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85年前,红军战士脚穿草鞋,夜渡滔滔于都河,开始了万里长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跋山涉水、九死一生,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绘就了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史诗。85年后,正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6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启动。记者们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带着责任,重新踏上这一段征程,通过与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对话,探寻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答案。

今天,我们再走长征路,就是要追寻初心、坚守恒心、激发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在江西,豪迈宣示“我们将高举革命的旗帜,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在贵州遵义,叮嘱讲解员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在宁夏固原将台堡,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昭示着“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的决心,坚定着“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信心,砥砺着“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的恒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永远在脚下!

6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七十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正当其时。长征这一场理想信念的远征,正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又一次走上长征路,也正是要感悟初心的力量、使命的分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半床棉被”的故事: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立足新时代,面对国内改革发展重任,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需要跨越的“雪山”“草地”还有很多,需要征服的“娄山关”“腊子口”还有很多。实现伟大的理想,从来就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曾经,要冲破革命道路上的围追堵截,必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如今,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风雨不动安如山,“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以理想为魂、以信念为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跑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到达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道道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不忘来时路、走好未来路,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们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光辉的未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801417.html